地產版 2019/01/16
綜觀2018年第四季,中半山交投氣氛,相對貝沙灣、山頂南區及九龍站,已好得多,全季錄29宗買賣,按季減少22%。
面對中美關係不穩,聯儲局持續加息,及內地經濟下滑等不明朗因素下,中半山在去年第四季表現雖然未見起色,不過相對其他豪宅區,表現已屬不過不失,全季錄得31宗買賣,比第三季的37宗,少6宗,即16%而已,不過表現已是自2016年第二季起,買賣最薄弱的一個季度,而涉及的總樓價,亦只有12.25億元,按季減少5.77億元,亦是近3年表現最差。
外區新盤 超低價發售搶客
其實,中半山在去年10、11月,成交也算不俗,每月仍可穩守10宗或以上,僅踏入年底,加上外區新盤以超低價發售,也扯散市場的焦點及客源。綜觀在2018年第四季中半山的成交銀碼也十分分散,2,000萬至2,999萬,及5,000萬元以上,各有捧場客,及所佔的交投量最多,分別有13和8宗。由於期內1億元起的買賣,只錄得兩宗,相對對上一季的4宗,明顯減少;另涉及樓價在6,000萬元起亦由第三季的6宗,減少至第四季的4宗。
May Tower低層 9080萬沽
各豪宅屋苑中,成交也顯得疏落,最多反而是位於麥當勞道的百輝大廈,有3宗買賣,盡管物業於1960年入伙,不過連車位不足2萬元呎,另一間不連車位更不足1.54萬元呎,呎價低水下,自然獲用家留意。其次花園台及May Tower各佔兩宗,其中前者兩宗買賣,樓價均為1億元。
至於May Tower II於單一個月連環錄得兩宗買賣,也為多年來未見,基本上,兩伙業主皆為同一家族成員或有關人士,其中先把稍高的一間低層,於2018年8月中,以1.2億元放賣,至同年11月減至9,300萬元,和10月份時,稍低的另一宗放盤價相同,結果先沽出低層戶,作價8,900萬元,隨後再以9,080萬元沽出另一伙,由於兩伙皆於早年買入,因此獲利甚豐。
在一手新盤氣氛帶動下,加上業主叫價回軟,相信已累積半年的購買力可望在本季釋放出來,成交量可望突破40宗。
16 Jan 2019
經濟日報